×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枭雄的天空

第211章 合纵连横(三)

孙文要想在广东站稳脚跟,必须与陆荣廷的桂系一决雌雄。于是,孙文给陈炯明安排了三个让他头大无比的任务:筹饷两百万,先西征陆荣廷,再出师北伐。这三个任务就像是去把大象关进冰箱:打开冰箱门;并大象关进去;然后关上冰箱门。在孙文看来,统一全国也是一样需要三个步骤:筹集军费两百万;西征击败桂系;北伐扫清全国。但是,在陈炯明看来,这三个步骤比将大象塞进冰箱还要困难许多。

然而就在陈炯明接到这个命令,感到生不如死的时候,陆荣廷已经在做战争准备了。陆荣廷被赶出广东,威严扫地,桂系高级将领普遍质疑他的领导能力,桂系内部矛盾重重,到了即将分崩离析的边缘。在最困顿的时候如何整合内部资源,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是一个政治集团领*袖的核心能力。

陆荣廷是一介武夫,面对战败之后桂系内部各种质疑,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就是再打一仗挽回颜面,今儿提升桂军的士气。这是陆荣廷要开战的原因之一。

第二方面,桂系军队众多,军费开支巨大,之前都依靠广东的税收、关税结余来支撑,如今退回广西之后,因广西财力薄弱,军费开支尚有一半没有着落。因此,桂军从高级将领到底层士兵都很怀念在广东能吃能喝的日子。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间难”,正是这么一个道理!

第三方面,徐世昌、曹锟、吴佩孚等人希望陆荣廷能够平定广东地面,为中*央政府除一大患。为此,徐世昌任命陆荣廷为粤桂边防督办,任命谭浩明为广西督军,任命陈炳焜为梧州护军使,并承诺给陆荣廷补发军费,助其一举荡平广东。如果桂系拿下广东,将与北方中*央政府和解,从而能够完成全国统一。当然,这种统一必然是以北方政府为主导的。

孙文为什么急于让陈炯明对陆荣廷动武呢?因为这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

一是因为粤军刚刚打了胜仗,此时士气正旺,陆荣廷的桂军刚吃了败仗,士气低落。二是因为能够帮助陆荣廷的诸侯们此刻都自顾不暇。陆荣廷一直以来都与直系眉来眼去,但是距离陆荣廷最近的直系大将吴佩孚此刻正与赵恒惕为争夺湖北展开厮杀,无暇分身。

除了吴佩孚之外,唐继尧也可能会出兵广西,因为孙文一旦将两广连为一体,很可能会威胁到云南。但是,此时唐继尧控制的滇军与四川军阀刘显世在川南缠斗在了一起,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以“士兵厌战”为由,班师回滇,并通电驱逐唐继尧。唐继尧不得不通电辞职,逃亡香港避难。比较起唐继尧,顾品珍在政治上更加倾向于孙文政权,表示愿尽全力以助孙文北伐。

既然,粤桂双方都想要倾力一战灭掉对方,那就废话不说,拉出来开练。这场大战率先出手的是粤军。

粤军以陈炯明为粤军讨桂军总司令,带领许崇智、叶举等将领,出兵广西,直取广西的东南门户梧州。梧州护军使陈炳焜急忙整顿军队出战。就在双方接站之际,梧州防卫司令卓伟民突然倒戈,率部献城。原来,在大战之前,孙文已经派人暗中做了卓伟民等将领的工作。陈炳焜被迫弃城而逃,经由柳州转往天津躲避。广西东南大门就这样被打开。

于此同时,李烈钧率领指挥滇赣联军从湖南杀往广西东北部,双方在桂林展开大战。桂系大将沈鸿英率部与李烈钧部队展开血战,力战不敌,不得不宣布脱离桂系。广西东北部大门又被打开。

粤军与滇赣联军从梧州、桂林长驱直入,兵锋直抵南宁城下。桂军兵败如山倒。陆荣廷见大势已去,于是发表通电解除兵权,退守龙州。

陈炯明率领粤军轻取广西省城南宁。之后,乘胜追击,要兵围龙州城。陆荣廷抵挡不住,不得不放弃龙州,退往越南。

江山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不可一世的两广霸主陆荣廷被孙文、陈炯明、李烈钧等合力驱逐出境,两广一统。

陈炯明在广西成立了全权办理桂省军事善后事宜办事处,节制广西境内的各支军队,并且招兵买马,军事实力达到巅峰。

于此同时,陈炯明与孙文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两人的矛盾并不是私怨,而是出于不同的政见。陈炯明认为两广已经平定,应该沉下心来搞联省自治,一心一意搞建设,努力把两广经营好,给各个省做一个标杆。孙文则执意北伐,他认为只有用武力才能彻底统一全国,否则在当前国情下搞联省自治,最终的结果就是造成遍地军阀的混乱局面。

在陈炯明看来,孙文这是穷兵黩武,以两广的实力去统一全国,无异于痴人说梦,想要从广东出师北伐,能过得了湖南的赵恒惕吗?即便过得了赵恒惕,能过得了洛阳的吴佩孚吗?后面还有直隶曹锟、奉省张作霖,这时候出师北伐,无异于以卵击石,属于自寻死路!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必然会造成各路诸侯围攻两广的局面,遭殃的最终是广东人。

陈、孙两人各说各话,分歧越来越大。孙文执意北伐,下令在桂林设立了北伐大本营。陈炯明则沉醉于联省自治,颁布了《广东自治条例》,并在广东“民选”了各县县长。于此同时,陈炯明与赵恒惕、吴佩孚建立了密切联系,并为唐继尧回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

话说唐继尧掌握云南多年,不甘心就这样被手下的将领驱逐,从而离开云南。顾品珍将一部滇军调入广西准备北伐,唐继尧秘密联合云南帮会首领吴学显,并说动驻扎在广西准备北伐的滇军突然折回云南。滇军总司令顾品珍毫无防备,赶忙调集军队应对,双方在天生关大战。在这场大战中,顾品珍的指挥部被攻破,自己则中弹身死。唐继尧重回云南,掌控大权。

唐继尧重回云南之后,与陈炯明联络在一起继续搞联省自治,所部滇军不再参与北伐。有了唐继尧的支持,陈炯明在与孙文的对抗中腰杆逐渐硬了起来。

对于是否参与北伐,在粤军内部也有不同意见。也就是说,在粤军中,孙文不乏支持者。虽然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反对出师,但是粤军总*参谋长邓铿等人是孙文支持者。邓铿的话很有分量,因为他不仅是总*参谋长,他还兼任粤军精锐第一师的师长。来看一看邓铿在第一师中提拔的连、营、团级将领:李济深、邓演达、张发奎、叶挺、李章达、陈铭枢、蔡廷锴、薛岳、蒋光鼐、陈济棠、缪培南、余汉谋。不久之后,这些年轻的将领很快就会扬名天下。

孙文在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之后,与陈炯明的关系日渐恶化。孙文召开的北伐大本营会议,陈炯明根本就不去参加,后来干脆回了广州。邓铿负责在孙文与陈炯明之间传话,是他俩沟通的唯一渠道。

邓铿怕陈炯明手下将领会对领*袖孙文不利,于是就从第一师调了三个营去桂林,负责孙文的警卫工作。这三个营长分别是:张发奎、叶挺、薛岳。虽然这三个营长在当时并不知名,但是他们在领*袖身边快速获得了快速成长的机会,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令天下人仰望的英雄。

邓铿评价孙文“做事勇锐”,陈炯明则“老成持重”,他夹在两人之间比较为难。邓铿亲近孙文的举动,无疑令陈炯明嫡系将领们非常不满,纷纷欲除之而后快。

邓铿因公务回广州的时候,在广九车站遭到刺客袭击,被枪杀身亡。这是革命阵营中,又一名高级将领突然死亡。凶手是谁呢?没有抓到。从同盟会到国民党,从中华革命党到中国国民党,国民党人的暗杀活动从来没有终止过,不仅暗杀对方高官,自己内部开撕的时候更不手软。

邓铿被杀,让许多粤军将士悲痛不已,更震动了桂林大本营。孙文感到事态的严重,赶忙从桂林赶往广州,为得是稳住大后方,防止陈炯明釜底抽薪。

于是,陈炯明、孙文这对冤家对手再次在聚首羊次。这次两人是要分一个胜负了!

孙文回到广州之后,迅速发布了《声讨徐世昌令》,指责徐世昌为“民贼”,正式举起北伐大旗。

孙文此次北伐,在北方也有帮手,那就是东北王张作霖。在近代史上,张作霖与孙文关系不错,两人曾多次密切合作过。两人频繁合作,倒不是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目标,而是因为两人有共同的对手:直系的曹锟、吴佩孚。

在北方,张作霖的奉系与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已经水火不容,必须要用一场大战来了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